聚力發展樞紐經濟 加快建設樞紐新城
此文轉自:龐進亮 干部之友
樞紐經濟是借助交通、物流、信息等樞紐平臺載體,以聚流和輻射為特征,以優化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時空配置為手段,重塑產業空間分工體系,提升地區發展能級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當前,淮安正處于經濟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聚力發展樞紐經濟,對于加快建設樞紐新城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淮安地處蘇北腹地,自古即為南來北往、東進西出的交匯之地,發展樞紐經濟具有天然的優勢。一是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西部奔騰而來的淮河穿境而過,加之多條高等級航道通江達海,具有構筑內河航運樞紐的條件;二是高速公路、干線公路形成的網絡四通八達,已成為國家級公路樞紐;三是連淮揚鎮、徐宿淮鹽高鐵全線通車,寧淮高鐵有序推進,沂淮、沿淮鐵路前期研究,加之現有的新長和宿淮鐵路,淮安正在形成一個“米”字型的鐵路樞紐。省委婁書記更是明確提出淮安可以打造航空貨運樞紐,這為淮安發展樞紐經濟提供了絕佳的發展機遇。

在看到機遇和優勢的同時,淮安在發展樞紐經濟上還存在不可忽視的瓶頸和制約。筆者認為聚力發展樞紐經濟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考慮規劃。

01.科學規劃,引領淮安樞紐經濟快速發展
堅持立足全局、系統謀劃、規劃先行,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十四五”規劃的編制,統籌編制樞紐經濟發展規劃,引領快速發展。要緊密對接國家、省、市發展戰略。搶抓淮河生態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寶貴機遇,結合“一區兩帶一樞紐”發展戰略,爭取將更多的項目融入國家和省相關規劃,借力推動淮安的樞紐經濟。要科學編制規劃。結合樞紐經濟的特點,依據淮安的區位、資源和基礎條件,借鑒外地的先進經驗,高起點編制樞紐經濟發展規劃。要在編制航空貨運樞紐規劃基礎上,爭取納入民航總局的上位規劃。重新修編《淮安空港產業園空間布局規劃》,完善修編《淮安物流業與物流園區發展規劃》,通過規劃進一步明確樞紐經濟的功能定位、發展目標、節點布局、發展措施等。要注重多規融合。注重做好與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市基礎設施規劃等銜接,做好與國家、省相關規劃的對接,與周邊地區規劃的互補,確保樞紐經濟規劃科學、合理、完備。要嚴格執行規劃。編制完成后,要按規定程序進行論證審批,然后分步實施,逐步推進。各相關縣區要按照全市統一規劃,聯動修編相關規劃,做到與全市規劃的統一。

02.明確方向,全力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綜合交通樞紐是發展樞紐經濟的基礎與前提,要大力實施交通先行戰略,加大投入,全面建設“以高速鐵路為骨干、國際貨運空港為優勢、高等級公路為支撐、內河航運為特色”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要搶抓機遇,積極做好向上爭取工作,盡快實施淮安漣水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完善航線運輸網絡,集聚航空資源,發展臨空產業;抓住省委提出的徐州鐵路樞紐、淮安航空貨運樞紐、連云港港口形成金三角的戰略部署,加快航空貨運樞紐建設;推動江蘇“以我為主”模式加快建設寧淮高鐵、沂淮高鐵淮安段規劃建設,抓住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機遇促進沿淮鐵路盡快可行性研究,盡快促進蚌淮鐵路前期工作,全力推進“米”字型高鐵樞紐的形成。要提升層次,促進港口樞紐建設。加快推進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暨二級航道建設,全面加快張福河、金寶航道升級改造,盡快完善通江達海的航道網絡;提升層次,加快促進港口合理布局,將淮安港打造成長三角、淮海經濟圈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內河樞紐港,建成現代內河集裝箱運輸體系。要注重銜接,構建多式聯運交通網絡。加快航空、高鐵、內河“三大樞紐”之間的快速通道、主次干道、支路網建設,構建樞紐之間的網狀交通廊道,促進水陸空之間高效銜接,推動三大樞紐區多式聯運、一站式服務、一體化發展。

03.強化發展,提升樞紐經濟質態和集聚度
發揮樞紐經濟強大的助增長、促轉型功能,形成并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服務發展,加快區域產業體系重構。要確立創建國家級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的發展定位,加快推動空港產業園建設,建立健全口岸通關功能,提升保稅加工、保稅倉儲、進出口貿易能力。重點發展航空物流、電子商務等核心產業集群,大力發展高端智能裝備制造、電子信息、醫藥及花卉種植、鮮活水產品養殖等支撐產業集群,培育臨空高科技產業、臨空現代服務業等帶動產業集群。要依托東站高鐵樞紐,建設高鐵商務區,高鐵快運區,重點發展物流、商務、商貿等核心產業集群,積極培育助力現代產業發展的專業服務功能。要依托淮安港樞紐,加快臨港經濟區建設,發展航運物流、集散分撥、倉儲配送等高附加值產業和內河集裝箱運輸,構建現代化綜合性的內河航運體系。要大力發展樞紐平臺經濟,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融合應用,以集電子口岸、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于一體的大數據平臺為依托,建設智慧樞紐系列服務平臺。加快引進和打造各類商品交易網絡服務平臺和電子商務平臺,大力發展港貨匹配、運力優化、運輸協同等新業態、新模式,提供信息、數字認證、電子支付等專業性服務。

04.改革創新,推動樞紐經濟發展做大做強
要在體制機制上創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進一步理順和創新現有的管理體制,徹底改變“九龍治水”的狀況。借鑒和復制上海自由貿易區的有關經驗,研究海南自由貿易港的有關做法。要在放開和搞活上創新。在放開外資準入、鼓勵民營資本進入上大膽探索,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改革試點,在進出口通關服務、結售匯等方面先行先試,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電商的戰略合作,搭建安全便捷的商業交易應用服務平臺,建設區域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研究探索建設跨境網購物品集散分撥中心。要設立樞紐經濟發展基金,支持重大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等建設。加強與國內物流、電商等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推進列入國家試點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優先保障交通、物流、商貿和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用地,對于重大產業項目用地給予傾斜。要加快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制訂高層次人才獎勵激勵政策,加強人才引進培養,為樞紐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作者系民建淮安市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