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在我市引發熱烈反響
(轉自淮安日報)習近平總書記在20日召開的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相統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好重點工作,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取得成效。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我市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將始終堅持把開放作為推動發展的必由之路,找準對接重大戰略主攻點,主動服務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全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重大機遇轉化落實,努力獲得更多溢出效應和發展紅利。
推動形成集群產業格局
長三角區域有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和市場潛力大等諸多優勢。“我們將主動服務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以集群化為引領,推動產業鏈組團打拼,逐漸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格局。”市工信局局長楊維東介紹,推進產業集群化,主要體現在全力做大做強“三新一特”工業主導產業。圍繞打造10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入實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等,積極爭取國家大基金布局支持淮安集成電路產業,做優鹽化凹土產業發展載體,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加快創建國家級淮安食品產業園;突出重要產業園項目攻堅和骨干企業培育,全面實施“建鏈、強鏈、補鏈”工程,支持企業技改升級、擴大產能、并購重組,形成規模效應;聚焦創新、綠色、融合發展動能,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建立省級技術中心培育庫,聚集各方要素,努力推動工業經濟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
“我們將繼續抓好政策落地落實落細,聚力惠企服務,進一步發揮部門職能優勢,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為淮安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作出貢獻。”國家外匯管理局淮安市中心支局局長王慶松表示,該局將積極落實“六穩”“六保”任務,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升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水平,不斷擴大貨物貿易便利化試點受惠面,力促外貿發展提質增效。截至目前,該局已落實慶鼎、富譽電子科技及市中行、工行、農行進入全省試點名單,在市級層面已落實8戶企業進入進口關單核驗“白名單”試點,累計付匯17.85億美元;8戶企業進入“跨境人民幣優質可信企業名單”試點,
累計辦理業務金額101.19億元人民幣,試點企業在貨物貿易收支方面享有極大便利;推進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試點,全市已參與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試點企業27戶,累計引入低成本外債17.38億美元;推動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試點增量擴面,先后爭取富譽電子科技和共創草坪成為試點企業,進一步改善企業資金運營管理能力,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稅務部門將按照稅收工作‘融入一體化、服務一體化、推進一體化’的要求,積極主動服務市場主體,落實紓困惠企各項減稅降費政策,不斷優化稅務執法方式,持續改善稅收營商環境,積極打造長三角區域稅收‘服務共同體’‘征管共同體’‘信息共同體’,為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稅務力量。”國家稅務總局淮安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徐志云說。
市稅務局將通過幫助市場主體了解政策、用好政策,推動各項稅費政策落細落實,幫助企業盡快復工復產、渡過難關,促進營商環境提質增效;不斷提升服務質效,借助稅收大數據分析,精準高效開展業務輔導,組建專業團隊定點聯系,幫助納稅人解決實際問題,確保納稅人應享盡享稅收優惠;積極拓寬服務功能,采用“地域+類型”的模式,依托“淮稅通”征納溝通平臺建立地域化線上服務網格196個,覆蓋全市納稅人和1000余戶重點稅源企業,逐步形成信息全互動、全程網上辦、難題線上問、釋疑即時答的線上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模式。
積極助推融入區域發展
“市發改委將積極搶抓機遇,統籌謀劃布局,加緊編制行動方案,下好戰略落地的‘先手棋’。”市發改委主任蔣繼貴介紹,市發改委將繼續推動我市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圈,推動寧淮特別合作區、寧淮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園區高質量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與長三角協同發展。充分發揮淮安生態資源和區位空間兩大優勢,主動謀求長三角中心區輻射帶動,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全力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努力建設長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綜合交通樞紐、臺資高地、長三角生態康養基地、特色旅游目的地、綠色農產品及健康食品生產基地。同時,以高標準編制“十四五”規劃為契機,積極爭取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重大工程項目、有力度有溫度的重大政策和基礎性突破性的重大改革舉措落戶落地淮安,努力把戰略規劃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為全面開啟基本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譜寫美好序章。
“作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我們要從實際出發,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大膽突破,為全面支持長三角及所服務區域經濟的穩定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多貢獻。”淮安農村商業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東表示,將堅持深耕本土市場,努力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體系,持續加大信貸“支農支小支實”力度,用好用足支農惠農政策;廣搭銀政企合作交流平臺,統籌抓好金融服務和金融供給,讓利優質企業客戶,不斷為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金融支持,確保各項金融紓困措施直達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更大力度強化對我市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和重大項目建設的資金支持,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進程。
今年以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穩步推進市場監管領域“放管服”改革,著力為企業解難題、出實招、辦實事。積極發揮政策扶持作用,及時出臺實施“穩企業助發展12條”“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等意見措施,市場主體數量增幅明顯。截至6月底,我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8.76萬戶,同比增長108.96%,位居全省第四。用足政策放大效應,積極運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幫助企業融資紓困,共幫助企業融資3350萬元;促成中國銀行、郵儲銀行為淮安化妝品行業整體授信2億元;深入推進包容審慎監管,貫徹落實“免罰清單”,全市市場監管系統非法定收費減免880.73萬元。下一步,該局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市場監管審批服務效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加強聯動對接協調發展
今年年底前建成連淮揚鎮鐵路淮鎮段,實現連淮揚鎮鐵路全線貫通,打通淮安至上海方向便捷高鐵通道;京滬高速公路擴容,全線達到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一連串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讓淮安與長三角城市群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十四五”期間,淮安交通運輸系統將進一步協同推進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補齊高鐵建設短板,搶抓“軌道上的江蘇”建設機遇,深度謀劃鐵路網絡新格局,加快形成以淮安為中心的多向放射鐵路網;著力打造航空貨運、高鐵客貨、內河航運三大體系,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交通運行效率;充分利用“新基建”契機,推進交通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深度融合。交通運輸系統將勇擔使命、系統謀劃、搶抓機遇、久久為功,全力打造長三角重要綜合交通樞紐。
淮安因水得名、因水而興,水是這座城市最鮮明的符號。伴隨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戰略實施,水利事業也將迎來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對此,水利部門將緊緊圍繞全市“綠色高地、樞紐新城”戰略目標,以安全為前提、生態為基底,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定位、高品質實施,進一步明確“精準補短、強化監管、提升質效、增添動能、走在前列”工作總要求,堅持做到“以河為貴、以水為媒”,加大在河網水系互聯互通、飲用水源共保共享、河湖保護同標同管、工程運行聯調聯控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努力總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治水新經驗、新模式,努力在 水利現代化建設中走前列。
促進民生公共服務共享
從2019年5月20日長三角跨省門診費用直接結算正式上線,到今年8月18日實現與安徽省跨省門診費用直接結算,我市繼續擴大長三角門診費用直接結算范圍,提高醫療保障工作區域互聯水平,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2020年3月,全市施行統一的管理服務制度,為群眾就醫提供方便。同時,有序推進長三角區域門診特定項目“一單式”直接結算,備案人數、直接結算人數、醫?;鹬Ц冻掷m增長,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全市符合條件的223家定點醫療機構全部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臺。
“2020年上半年,我市異地就醫結算近6萬人次,醫?;鹬Ц督?億元,極大地緩解了參保群眾跑腿、墊支的痛點問題。不斷完善異地就醫信息系統,越來越多的參保群眾享受到了更優質的異地就醫結算服務。”市醫保局黨組書記、局長蔡莉表示。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催人奮進,協同治污是夯實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基礎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淮安‘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目標定位的必要保障。”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楊凱說,全市生態環境系統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以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統領,深化聯防聯控、提標提質和制度供給,合力解決區域性環境問題,為淮安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生態支撐。協同治污方面,完善區域大氣環境信息共享機制,加強數據共享,提高重污染天氣應對和空氣質量保障能力。協同推進區域水環境治理,特別是圍繞大運河、洪澤湖治理保護,建立大運河、洪澤湖共治聯管協作機制,促進水生態環境提升,彰顯淮安生態水城特色?;A能力方面,加快全市生態環境信息化能力建設,深入推進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與生態環保工作深度融合,為治污攻堅提供支撐。環保信用方面,注重正向激勵和反向倒逼相結合,健全失信聯合懲戒等機制,持續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營造“失信者受制,守信者受益”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