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著力打造“綠色高地”推進綠色發展
(轉自淮安市人民政府網)
獲批全國第一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試點,成為蘇北唯一國家生態市;金湖縣建成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盱眙縣、洪澤區入選首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累計建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鄉鎮60個、示范村27個,公眾生態環境滿意率提升至93.2%,居全省第二。近年來,我市以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統領,著力打造“綠色高地”推進綠色發展。今年1-7月份,我市PM2.5平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79.8%,同比提升11%;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標準。
做好頂層設計,抓細抓實規劃編制。按照《淮安市“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暨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委托南大環規院全面推進“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暨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重要原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任務,突出開展水、氣、土等重點污染防治,全力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效。
健全工作機制,優質優效提供服務。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優化建設項目環評技術評審流程,加強建設項目環評質量管理,做好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優化執法方式,推動分類管理,科學配置執法資源,對守法企事業單位無事不擾,對違法企事業單位“利劍高懸”。加快全市生態環境信息化能力建設,深入推進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與生態環保工作深度融合。認真落實“企業環保接待日”制度,及時傾聽企業呼聲,采取專項資金扶持、優惠信貸支持、優先辦理環評等措施,大力支持企業發展,切實打通服務企業的綠色通道。
突出關鍵領域,聚力聚焦污染治理。堅持把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作為服務綠色產業、打造“綠色高地”的有力抓手,突出大氣、水、土壤三個重點,認真落實各項防治措施,持續改善區域環境質量,著力打造天藍、地綠、水碧的投資環境。積極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提速實施控源截污、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等工程,統籌抓好重點斷面治理,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堅決打好碧水攻堅戰。緊盯PM2.5濃度、優良天數比率、降塵量等核心指標,突出抓好夏季臭氧管控、重點區域微環境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揚塵污染管控等工作,積極防范應對重污染天氣,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污染狀況調查,持續開展重金屬隱患排查整治,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實施淮安區季橋化工園區土壤修復工程,堅決打好凈土持久戰。
做好頂層設計,抓細抓實規劃編制。按照《淮安市“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暨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委托南大環規院全面推進“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暨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工作,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重要原則,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要任務,突出開展水、氣、土等重點污染防治,全力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成效。
健全工作機制,優質優效提供服務。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優化建設項目環評技術評審流程,加強建設項目環評質量管理,做好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建立健全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優化執法方式,推動分類管理,科學配置執法資源,對守法企事業單位無事不擾,對違法企事業單位“利劍高懸”。加快全市生態環境信息化能力建設,深入推進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與生態環保工作深度融合。認真落實“企業環保接待日”制度,及時傾聽企業呼聲,采取專項資金扶持、優惠信貸支持、優先辦理環評等措施,大力支持企業發展,切實打通服務企業的綠色通道。
突出關鍵領域,聚力聚焦污染治理。堅持把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作為服務綠色產業、打造“綠色高地”的有力抓手,突出大氣、水、土壤三個重點,認真落實各項防治措施,持續改善區域環境質量,著力打造天藍、地綠、水碧的投資環境。積極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提速實施控源截污、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等工程,統籌抓好重點斷面治理,切實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堅決打好碧水攻堅戰。緊盯PM2.5濃度、優良天數比率、降塵量等核心指標,突出抓好夏季臭氧管控、重點區域微環境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揚塵污染管控等工作,積極防范應對重污染天氣,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入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污染狀況調查,持續開展重金屬隱患排查整治,抓好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實施淮安區季橋化工園區土壤修復工程,堅決打好凈土持久戰。